|
| 1 | +--- |
| 2 | +tags: tags: ['边界层理论','流体力学','物理学','科普组第8小组'] |
| 3 | +title: 边界层理论 |
| 4 | +date: '2023-02-12 14:02:06' |
| 5 | +categories: '物理学' |
| 6 | +cover: https://yanxuan.nosdn.127.net/77aeae32b739e6d54dcdb3f1b6906f0c.png |
| 7 | +copyright_author: '锅炉-251' |
| 8 | +--- |
| 9 | + |
| 10 | +> 作者:锅炉-251 |
| 11 | +审核:水管工 |
| 12 | + |
| 13 | +# 边界层理论的提出 |
| 14 | + |
| 15 | +  “边界层理论”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时的流体力学。当时的理论流体力学从无粘不可压缩的欧拉方程进行推导,由于忽视粘性影响导致理论与实验结果存在明显的矛盾,难以解释管路压将等问题。在当时其实已经提出了有摩擦的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但受限于数学水平无法求解方程,故理论与实际一直存在巨大误差。最后从实际出发发展出了 水力学 ,通过实验数据避开了理论分析。 |
| 16 | + |
| 17 | +  在此基础上,普朗特 (Ludwig Prandtl) 提出了 边界层 的概念,在海德尔堡第三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发表了 “关于摩擦极小的流体运动” 一文。在该论文中,普朗特提出绕固体流动的流体可分为两个区域: |
| 18 | + |
| 19 | +1. 在物体表面很薄的一层,在其中粘性力起着重要作用 |
| 20 | +2. 在该层外的主流区域,此处的摩擦可以忽略不记 |
| 21 | + |
| 22 | +  “边界层”这一理论的提出,极大的化简了理论求解动量方程。 |
| 23 | + |
| 24 | +<img src="https://yanxuan.nosdn.127.net/92b1cdb053e1eaa5fe2127c914616ddb.png" alt="image.png" title="image.png" /> |
| 25 | +<center><font size=2px color=grey>路德维格·普朗特</font></center> |
| 26 | + |
| 27 | +  后来,在实验中科学家们发现,边界层具有以下特点: |
| 28 | + |
| 29 | +1. 与物体特征长度相比,边界层厚度远小于特征长度; |
| 30 | +2. 边界层内存在很大的速度梯度; |
| 31 | +3. 边界层厚度随流动方向增加; |
| 32 | +4. 边界层各截面压强等同于主流上的压强; |
| 33 | +5. 边界层内粘性力与惯性力位于同一量级; |
| 34 | +6. 边界层有层流和紊流两种状态; |
| 35 | + |
| 36 | +# 边界层方程组 |
| 37 | + |
| 38 | +  我们首先考虑二维定常不可压缩流动,规定沿流动方向为x轴,垂直壁面方向为y轴。 |
| 39 | + |
| 40 | +  我们可以得到连续方程: |
| 41 | +$$\frac{\partial u}{\partial x} = \frac{\partial v}{\partial y}$$ |
| 42 | + |
| 43 | +  动量方程: |
| 44 | +$$u \frac{\partial u}{\partial x} + v\frac{\partial u}{\partial y} = U\frac{dU}{dx} + \gamma \frac{\partial ^{2}u}{\partial y^{2}}$$ |
| 45 | + |
| 46 | +  边界条件: |
| 47 | +$$y=0, u=v=0$$ |
| 48 | +$$y=\infty,u=U(x)$$ |
| 49 | + |
| 50 | +  在经过边界层化简后,方程仍含有非线性项,在1907布拉修斯通过方程化简得到了著名的布拉修斯方程: |
| 51 | +$$f^{'''} + \frac{1}{2} ff^{''} = 0$$ |
| 52 | + |
| 53 | +  1921年,冯·卡门提出了边界层动能积分方程以计算边界层问题,通过上述方法我们能对边界层方程进行求解。 |
| 54 | + |
| 55 | +<img src="https://yanxuan.nosdn.127.net/9411dc9ab4fad25c6fc1734a7c7dd596.png" alt="image.png" title="image.png" /> |
| 56 | +<center><font size=2px color=grey>边界层</font></center> |
| 57 | + |
| 58 | +# 分离和转捩 |
| 59 | + |
| 60 | +  “分离” 指的是 **边界层出现脱离表面并回流** 的现象。壁面对边界层的 **粘性力** 和与流动方向相反的 **压差阻力** 使得在物体某处的边界层发生分离,形成回流区,导致很大的能量耗散。这种分离有一些典型的例子,例如绕流过圆柱、圆球等钝头物体后的流动;角度大的锥形扩散管内的流动等等。当层流边界层在到达分离点前已转变为湍流时,由于湍流的强烈混合效应,分离点会后移。这样虽然增大了摩擦阻力,但压差阻力大为降低,从而减少能量损失。 |
| 61 | + |
| 62 | +  “转捩” 指的是 **边界层内的流动状态发生变化** ,在低雷诺数时是 **层流** ,在高雷诺数时是 **紊流** 。当粘性流体绕流物体时,在物体前缘附近的是层流。随着离前缘的距离的不断增加,雷诺数也逐渐加大,层流边界层流动随雷诺数增加会出现不稳定现象。流体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扰动,使层流发生变化,向紊流过渡,最终完全变成了紊流。层流向紊流的过渡称为转捩。 |
| 63 | + |
0 commi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