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ommit 553ba80

Browse files
Sync roadmap blog into Chinese (#16717)
Co-authored-by: Wilson Wu <[email protected]>
1 parent 4bbabee commit 553ba80

File tree

1 file changed

+109
-0
lines changed

1 file changed

+109
-0
lines changed

content/zh/blog/2025/roadmap/index.md

Lines changed: 109 additions & 0 deletions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Diff line numberDiff line change
@@ -0,0 +1,109 @@
1+
---
2+
title: "Istio 2025-2026 年路线图"
3+
description: 展望 Istio 的下一步发展。
4+
publishdate: 2025-07-25
5+
attribution: "Mitch Connors,代表 Istio TOC; Translated by Wilson Wu (DaoCloud)"
6+
keywords: [Istio,roadmap,ambient]
7+
---
8+
9+
在接下来的 12 个月里,我们将专注于提升 Sidecar 模式和 Ambient
10+
模式之间的兼容性,为 Sidecar 用户提供支持,
11+
帮助他们在准备就绪时迁移到 Ambient 数据平面。
12+
我们还将改进贡献者体验,简化新功能的提出和实施流程,
13+
并表彰最有价值的贡献者。我们计划通过添加或更新 Istio 与各种热门云原生项目的集成,
14+
以及构建更多 Istio 案例研究,来扩展我们的生态系统。
15+
16+
## 回顾 {#looking-back}
17+
18+
自 2023 年以来,Istio 项目一直专注于成熟度和创新,
19+
无论 Sidecar 还是 Ambient 模式,都巩固了我们作为最佳服务网格项目的地位。
20+
这些努力包括于 2023 年 7 月从 CNCF 毕业,在 Istio 1.22 中将
21+
Telemetry API 和 Gateway API 升级到稳定版本,
22+
以及在 Istio 1.24 中将 Ambient 模式升级到稳定版本。
23+
随着 Istio Ambient 模式正式发布,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用户正在探索和采用它,
24+
其中一些用户是 Istio 的新增用户,而另一些则是 Istio Sidecar 的用户。
25+
其中一些用户在生产环境中运行了 Ambient 模式,
26+
并在今年 4 月的欧洲 KubeCon 上分享了他们的使用经验。
27+
这些努力使 Istio 成为全球云原生开发者的首选服务网格,
28+
并且我们很高兴在过去 12 个月中收到了来自 154 位用户的首次代码贡献。
29+
30+
## 2025 主题 {#2025-themes}
31+
32+
### Sidecar 到 Ambient 的迁移 {#sidecar-to-ambient-migration}
33+
34+
随着 Ambient 模式升级到稳定版本,Istio 现在可以宣称自己是速度最快、
35+
效率最高、应用最广泛的服务网格,同时操作起来也比以往更加便捷。
36+
随着 Ambient 模式的升级,我们看到用户对它的关注度大幅提升,
37+
同时也收到了大量请求,要求为现有 Sidecar 用户提供全面的迁移指南。
38+
虽然我们之前为稳定 Ambient 模式所做的努力主要针对 Istio 新用户,
39+
但显然现在是时候为现有用户群提供迁移到 Ambient 网格的入口了。
40+
虽然此次迁移的技术基础已经建立一段时间了(一些勇敢的用户已经自行迁移),
41+
但我们仍将投入更多资源,用于评估迁移准备情况的工具、
42+
可安全回滚的互操作性以及指导用户完成每一步的文档。
43+
44+
除了测试、工具和文档之外,用户在迁移数据平面时应该合理地预期他们熟悉和喜爱的
45+
Istio 功能是否在新环境中继续有效。因此,我们正在投入精力弥补 Sidecar
46+
和 Ambient 模式之间最重要的功能差距,具体来说,
47+
就是增加对多集群流量管理和可扩展性的支持,您可以在下面阅读相关内容。
48+
49+
正如我们前几年所言,只要有用户使用 Sidecar 模式,
50+
我们就不会停止支持。迁移到 Ambient 网格完全是自愿的,
51+
我们预计未来几年仍会有很多用户使用 Sidecar。
52+
53+
### 多集群 Ambient 网格 {#multi-cluster-ambient-mesh}
54+
55+
多集群流量管理长期以来一直是 Istio 最有价值的企业级功能之一,
56+
我们正努力在 2025 年将这一价值带给 Ambient 模式用户。使用多集群网格,
57+
一个集群中的服务中断或异常可以动态地导致请求故障转移到其他集群,
58+
这些集群可能位于其他区域或云中。这使用户能够在双活配置中运行高可用性服务,
59+
从而从单个控制平面优化计算利用率和流量成本。
60+
多集群 Ambient 网格将在 Istio 1.27 中以 Alpha 版本提供,我们计划于 8 月发布。
61+
62+
### 未来的可扩展性 {#the-future-of-extensibility}
63+
64+
Istio 项目自发布以来提供了多个 API 用于扩展,
65+
但均未成熟到稳定版本。目前使用的 API 中,Envoy
66+
过滤器是调整内部代理配置和修改流量的强大工具,
67+
但使用起来非常困难,并且在升级过程中存在重大风险,
68+
因为升级可能会以无法预测的方式更改过滤器集成。
69+
WebAssembly(Wasm)于 2019 年问世,是一款强大的图灵完备流量修改工具,
70+
但自那时起,社区对 Istio 生态系统之外的 Wasm 编译器和库的支持已大幅减弱,
71+
这使得用户难以安全地将 Wasm 与 Istio 结合使用。
72+
73+
在我们规划 2025 年及以后的发展时,显然我们需要为 Sidecar 和 Ambient
74+
模式的用户提供一条通往成熟可扩展性模型的途径。
75+
我们计划通过一流的 API 来解决最常见的可扩展性用例,
76+
例如本地限流,从而降低用户需要扩展的频率。然而,
77+
我们认识到网络的复杂性,总有一些情况我们的 API 无法覆盖,
78+
而用户需要“破壁”的选项。Ambient 模式的架构提供了一些选项,
79+
例如利用 Waypoint 模式完成服务插入,将任意代理添加到网络链中,
80+
然后代理可以执行任意修改。另一个类似的开发是
81+
[Envoy 的 ext-proc 过滤器](https://www.envoyproxy.io/docs/envoy/latest/api-v3/extensions/filters/http/ext_proc/v3/ext_proc.proto)
82+
它将请求发送到任意服务进行修改,然后再转发到目的地。
83+
84+
面对众多可扩展性方案,谁能决定哪个才是最佳方案?
85+
一如既往,最终决定权在于您,我们的用户。
86+
请在 [slack.istio.io](https://slack.istio.io/)
87+
的可扩展性频道中与我们分享您对项目未来的想法。
88+
89+
## 全新改进的贡献者体验 {#new-and-improved-contributor-experience}
90+
91+
Istio 社区汇聚了众多才华横溢的贡献者,正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努力才使得这个项目得以实现,
92+
而且贡献者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然而,与所有开源项目一样,
93+
我们也始终需要新的贡献者,我们也深知向 Istio 提交第一个 PR 并非易事。
94+
2025 年,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改进与 GitHub Codespaces 的集成,
95+
以及定期对优秀的 Good First Issue 进行分类,
96+
让您能够比以往更轻松地编写第一个 Istio 贡献!如果您有兴趣贡献,
97+
可以随时联系我们,寻求 User Experience 和 Documentation 标签下的 Issue 帮助。
98+
如果您想更深入地参与,可以考虑加入我们的发布经理轮换计划,
99+
在您承担主要的发布管理职责之前,我们将为您提供两个版本的影子版本。
100+
我们还将通过改进的工作组领导计划,更好地认可我们的贡献者,
101+
并表彰杰出贡献者的专业知识!我们相信,通过这些举措,Istio 社区将在未来几年蓬勃发展。
102+
103+
## 结论 {#conclusion}
104+
105+
本路线图概述了 Istio 近期的宏伟规划,重点关注从 Sidecar 到 Ambient
106+
模式的无缝迁移路径、增强的多集群功能以及更精细的可扩展性方法。
107+
我们还致力于为宝贵的贡献者营造一个更加友好、更具回报性的环境。
108+
这些举措巩固了 Istio 作为领先服务网格的地位,
109+
并随时准备为云原生开发者提供无与伦比的效率、控制力和蓬勃发展的社区。

0 commit comments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