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
3
3
#多态和封装
4
4
5
- 前面讲过的“ 继承”,是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编程中用途很多。这里要说两个在理解和实践上有争议的话题:多态和封装。所谓争议,多来自于对同一个现象不同角度的理解,特别是有不少经验丰富的程序员,还从其它语言的角度来诠释python的多态等 。
5
+ “多态”和“封装”是OOP的重要特征——前面说的“ 继承”也是。但是,对于Python而言,对这两个的理解也有很多不同。建议读者“吃百家宴”,到网上搜一搜有关话题,不少人写了文章来讨论 。
6
6
7
7
##多态
8
8
9
- 在网上搜索一下,发现对python的多态问题,的确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9
+ 这里我仅仅针对初学者,按照自己的理解,谈谈零基础学Python的读者可以怎样理解“多态”,因为“多态”就如同其名字一样,在理解上也是“多态”的 。
10
10
11
- 作为一个初学者,不一定要也没有必要、或者还没有能力参与这种讨论。但是,应该理解python中关于多态的基本体现,也要对多态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11
+ 先来看这样的例子:
12
12
13
13
>>> "This is a book".count("s")
14
14
2
15
15
>>> [1,2,4,3,5,3].count(3)
16
16
2
17
17
18
- 上面的` count() ` 的作用是数一数某个元素在对象中出现的次数。从例子中可以看出,我们并没有限定count的参数 。类似的例子还有:
18
+ 上面的` count() ` 的作用是数一数某个元素在对象中出现的次数。从例子中可以看出,我们并没有限定 ` count() ` 的参数类型 。类似的例子还有:
19
19
20
20
>>> f = lambda x,y:x+y
21
21
22
- 还记得这个lambda函数吗 ?如果忘记了,请复习[ 函数(5)] ( ./237.md ) 中对此的解释。
22
+ 还记得这个 ` lambda ` 函数吗 ?如果忘记了,请复习[ 函数(5)] ( ./237.md ) 中对此的解释。
23
23
24
24
>>> f(2,3)
25
25
5
28
28
>>> f([ "python","java"] ,[ "c++","lisp"] )
29
29
[ 'python', 'java', 'c++', 'lisp']
30
30
31
- 在那个lambda函数中,我们没有限制参数的类型, 也一定不能限制,因为如果限制了,就不是pythonic了。在使用的时候,可以给参数任意类型,都能得到不报错的结果。当然,这样做之所以合法,更多的是来自于 ` + ` 的功能强悍 。
31
+ 这里我们没有限制参数的类型, 也一定不能限制,因为如果限制了,就不是pythonic了。在使用的时候,可以给参数任意类型,都能得到不报错的结果。
32
32
33
- 以上,就体现了“多态”。当然,也有人就此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本质上是在参数传入值之前,python并没有确定参数的类型,只能让数据进入函数之后再处理,能处理则罢,不能处理就报错。例如:
33
+ 以上,就体现了“多态”——同一种行为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形态的能力,换一种说法,就是对象多种表现形式的体现。
34
+
35
+ 当然,也有人就此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本质上是在参数传入值之前,Python并没有确定参数的类型,只能让数据进入函数之后再处理,能处理则罢,不能处理就报错。例如:
34
36
35
37
>>> f("qiw", 2)
36
38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37
39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38
40
File "<stdin>", line 1, in <lambda>
39
41
TypeError: cannot concatenate 'str' and 'int' objects
40
42
41
- 本教程由于不属于这种概念争论范畴 ,所以不进行这方面的深入探索,仅仅是告诉各位读者相关信息。并且,本教程也是按照 “人云亦云”的原则,既然大多数程序员都在讨论多态,那么我们就按照大多数人说的去介绍(尽管有时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43
+ 本书由于不属于这种概念争论范畴 ,所以不进行这方面的深入探索,仅仅是告诉各位读者相关信息。并且,也是按照 “人云亦云”的原则,既然大多数程序员都在讨论多态,那么我们就按照大多数人说的去介绍(尽管有时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42
44
43
45
“多态”,英文是: Polymorphism ,在台湾被称作“多型”。维基百科中对此有详细解释说明。
44
46
45
47
> 多型(英语:Polymorphism),是指物件導向程式執行時,相同的訊息可能會送給多個不同的類別之物件,而系統可依據物件所屬類別,引發對應類別的方法,而有不同的行為。簡單來說,所謂多型意指相同的訊息給予不同的物件會引發不同的動作稱之。
46
48
47
- 再简化的说法就是“有多种形式”,就算不知道变量(参数)所引用的对象类型,也一样能进行操作,来者不拒。比如上面显示的例子。在python中 ,更为pythonic的做法是根本就不进行类型检验。
49
+ 再简化的说法就是“有多种形式”,就算不知道变量(参数)所引用的对象类型,也一样能进行操作,来者不拒。比如上面显示的例子。在Python中 ,更为pythonic的做法是根本就不进行类型检验。
48
50
49
51
例如著名的` repr() ` 函数,它能够针对输入的任何对象返回一个字符串。这就是多态的代表之一。
50
52
79
81
80
82
报错了。看错误提示,明确告诉了我们` object of type 'int' has no len() ` 。
81
83
82
- 在诸多介绍多态的文章中,都会有这样关于猫和狗的例子。这里也将代码贴出来,读者去体会所谓多态体现。其实,如果你进入了python的语境,有时候是不经意就已经在应用多态特性呢。
84
+ 上述的种种多态表现,皆因为Python是一种解释型的语言,不需要进行预编译,只在运行时才确定状态。所以,Python就被认为天生是一种多态的语言。也有人持相反观点,认为Python不支持多态,在理由中,也用了上述内容。看来,看着半杯水,的确能够有不同的结论——“还有半杯水呢!”和“还剩半杯水了!”。
85
+
86
+ 争论,让给思想者。我们,围观。
87
+
88
+ 在诸多介绍多态的文章中,都会有这样关于猫和狗的例子。这里也将代码贴出来,读者去体会所谓多态体现。其实,如果你进入了Python的语境,有时候是不经意就已经在应用多态特性呢。
83
89
84
90
#!/usr/bin/env python
85
91
# coding=utf-8
86
92
87
93
"the code is from: http://zetcode.com/lang/python/oop/"
88
94
89
- __metaclass__ = type
90
-
91
- class Animal:
95
+ class Animal(object): #Python 3: class Animal:
92
96
def __init__(self, name=""):
93
97
self.name = name
94
98
95
99
def talk(self):
96
100
pass
97
101
98
- class Cat(Animal):
102
+ class Cat(Animal):
99
103
def talk(self):
100
- print "Meow!"
104
+ print "Meow!" #Python 3: print('Meow!'),下同,从略
101
105
102
106
class Dog(Animal):
103
107
def talk(self):
118
122
Meow!
119
123
Woof!
120
124
121
- 代码中有Cat和Dog两个类,都继承了类Animal,它们都有` talk() ` 方法,输入不同的动物名称,会得出相应的结果。
125
+ 代码中有` Cat ` 和` Dog ` 两个类,都继承了类` Animal ` ,它们都有` talk() ` 方法,输入不同的动物名称,会得出相应的结果。
126
+
127
+ 根据前面已经学习过的类和继承的知识,我们知道,对于实例` c ` 是Cat类型的对象,` d ` 是Dog类型的对象,但它们也都是Animal类型的对象——类,也是一种对象类型,这样,不论是谁,也都有` Animal ` 类所规定的方法和属性——多态就体现在这里——继承了` Animal ` 的子类,实例化之后都可以具有` Animal ` 的表现形式。
128
+
129
+ 对“多态”的理解,还可以在实践中慢慢增加。
122
130
123
131
关于多态,有一个被称作“鸭子类型”(duck typeing)的东西,其含义在维基百科中被表述为:
124
132
130
138
131
139
##封装和私有化
132
140
133
- 在正式介绍封装之前,先扯个笑话。
134
-
135
- > 某软件公司老板,号称自己懂技术。一次有一个项目要交付给客户,但是他有不想让客户知道实现某些功能的代码,但是交付的时候要给人家代码的。于是该老板就告诉程序员,“你们把那部分核心代码封装一下”。程序员听了之后,迷茫了。
136
-
137
- 不知道你有没有笑。
141
+ “封装”,是不是把代码写到某个东西里面,“人”在编辑器中打开,就看不到了呢?
138
142
139
- “封装”,是不是把代码写到某个东西里面,“人”在编辑器中打开,就看不到了呢? 除非是你的显示器坏了。
143
+ 除非是你的显示器坏了。
140
144
141
- 在程序设计中,封装(Encapsulation)是对object的一种抽象 ,即将某些部分隐藏起来,在程序外部看不到,即无法调用(不是人用眼睛看不到那个代码,除非用某种加密或者混淆方法,造成现实上的困难,但这不是封装)。
145
+ 在程序设计中,封装(Encapsulation)是对具体对象的一种抽象 ,即将某些部分隐藏起来,在程序外部看不到,即无法调用(不是人用眼睛看不到那个代码,除非用某种加密或者混淆方法,造成现实上的困难,但这不是封装)。
142
146
143
147
要了解封装,离不开“私有化”,就是将类或者函数中的某些属性限制在某个区域之内,外部无法调用。
144
148
145
- python中私有化的方法也比较简单 ,就是在准备私有化的属性(包括方法、数据)名字前面加双下划线。例如:
149
+ Python中私有化的方法也比较简单 ,就是在准备私有化的属性(包括方法、数据)名字前面加双下划线。例如:
146
150
147
151
#!/usr/bin/env python
148
152
# coding=utf-8
149
153
150
- __metaclass__ = type
151
-
152
- class ProtectMe:
154
+ class ProtectMe(object): #Python 3: class ProtectMe:
153
155
def __init__(self):
154
156
self.me = "qiwsir"
155
157
self.__name = "kivi"
156
158
157
159
def __python(self):
158
- print "I love Python."
160
+ print "I love Python." #Python 3: print("I love Python."),下同,从略
159
161
160
162
def code(self):
161
163
print "Which language do you like?"
@@ -201,9 +203,7 @@ python中私有化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就是在准备私有化的属性
201
203
#!/usr/bin/env python
202
204
# coding=utf-8
203
205
204
- __metaclass__ = type
205
-
206
- class ProtectMe:
206
+ class ProtectMe(object): #Python 3: class ProtectMe:
207
207
def __init__(self):
208
208
self.me = "qiwsir"
209
209
self.__name = "kivi"
@@ -214,7 +214,7 @@ python中私有化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就是在准备私有化的属性
214
214
215
215
if __name__ == "__main__":
216
216
p = ProtectMe()
217
- print p.name
217
+ print p.name #Python 3: print(p.name)
218
218
219
219
运行结果:
220
220
@@ -227,6 +227,6 @@ python中私有化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就是在准备私有化的属性
227
227
228
228
------
229
229
230
- [ 总目录] ( ./index.md )   ;  ;  ; |  ;  ;  ; [ 上节:类(5)] ( ./210 .md )   ;  ;  ; |  ;  ;  ; [ 下节:更多属性(1)] ( ./212.md )
230
+ [ 总目录] ( ./index.md )   ;  ;  ; |  ;  ;  ; [ 上节:类(5)] ( ./209 .md )   ;  ;  ; |  ;  ;  ; [ 下节:更多属性(1)] ( ./212.md )
231
231
232
232
如果你认为有必要打赏我,请通过支付宝:
** [email protected] ** ,不胜感激。
0 commi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