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2
2
title = " 加拿大之初体验"
3
3
date = 2023-04-09T09:56:00-07:00
4
- lastmod = 2023-04-15T19:39:35-07 :00
4
+ lastmod = 2025-01-09T23:47:51-08 :00
5
5
tags = [" canada" ]
6
- categories = [" canada " ]
6
+ categories = [" 旅加经历 " ]
7
7
draft = false
8
8
toc = true
9
9
+++
@@ -69,7 +69,8 @@ toc = true
69
69
70
70
这里遍地写满繁体中文的饭店和酒楼,再上服务员的粤语招待,让我有种身处香港的错觉。
71
71
72
- 而饭菜品尝下来,这里的店的水准和味道,可谓吊打深圳(深圳能有什么好吃,就随处可见的椰子鸡),估摸能比得上广州。当然,只是味道,价格要贵很多。
72
+ 而饭菜品尝下来,这里的店的水准和味道,可谓吊打深圳(深圳能有什么好吃,就随处可见的椰子鸡),估摸能比得上广州。
73
+ 当然,只是味道,价格要贵很多。
73
74
74
75
{{< figure src="/ox-hugo/烧鸭.jpg" >}}
75
76
@@ -133,7 +134,8 @@ Richmond 饭菜虽美味,但北美有个我至今也难以适应的风俗:
133
134
134
135
从深圳来的人,难免会对房价感兴趣,就看了一下住处附近的房价。
135
136
136
- 温哥华西靠大海,北朝雪山,身处加国最南边,气温宜人,风景好又宜居,所以温哥华的房价一直高居加国前茅。兼之这两年房价又猛涨,已经到了让普通人咋舌的地步了。
137
+ 温哥华西靠大海,北朝雪山,身处加国最南边,气温宜人,风景好又宜居,所以温哥华的房价一直高居加国前茅。
138
+ 兼之这两年房价又猛涨,已经到了让普通人咋舌的地步了。
137
139
138
140
只不过加币兑换人民币,汇率是1:5,如果温哥华的房价以人民币换算过来,还是比不上深圳。
139
141
@@ -155,7 +157,8 @@ Richmond 饭菜虽美味,但北美有个我至今也难以适应的风俗:
155
157
156
158
额外提供更多的信息,也换来了相应的法律保障。
157
159
158
- 法律规定了房东一年的租金涨价幅度不能超过通货膨胀的水平,如果租房选择继续次年续租,租金最高涨幅2%。就不会出现腾讯员工尊享「12折」租房优惠的情况。
160
+ 法律规定了房东一年的租金涨价幅度不能超过通货膨胀的水平,如果租房选择继续次年续租,租金最高涨幅2%。
161
+ 就不会出现腾讯员工尊享「12折」租房优惠的情况。
159
162
160
163
如果房东想要给房子大幅涨租金,唯一的方法应该是等租房合同到期,选择不续租,然后加租金再次出租。
161
164
@@ -164,9 +167,11 @@ Richmond 饭菜虽美味,但北美有个我至今也难以适应的风俗:
164
167
165
168
就公共交通设施的便利程度,与广州或深圳相比,温哥华真的算是「大农村」,或者整个北美都是大农村。
166
169
167
- 与广州密布全城,甚至跨城的地铁相比,温哥华只有短短的几条地上铁线路(这里的地上铁,称为天车(skytrain)),搭乘公共交通出行相当不便,所以买车是必然的选择。
170
+ 与广州密布全城,甚至跨城的地铁相比,
171
+ 温哥华只有短短的几条地上铁线路(这里的地上铁,称为天车(skytrain)),搭乘公共交通出行相当不便,所以买车是必然的选择。
168
172
169
- 不过想来也合理,毕竟加拿大地广人稀,如果要建设公共交通设施,覆盖面小了,受惠人群有限;覆盖面大,成本也大限上升,但人流量的上限也就在这里,投入产出比太低。
173
+ 不过想来也合理,毕竟加拿大地广人稀,如果要建设公共交通设施,覆盖面小了,受惠人群有限;
174
+ 覆盖面大,成本也大限上升,但人流量的上限也就在这里,投入产出比太低。
170
175
171
176
像广州地铁的「死亡3号线」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在加国出现的,毕竟这里的自行车都能扛到天车里面去,可见人流量之稀疏。
172
177
@@ -210,7 +215,8 @@ Richmond 饭菜虽美味,但北美有个我至今也难以适应的风俗:
210
215
211
216
{{< figure src="/ox-hugo/traffic_light2.jpg" >}}
212
217
213
- 个人猜想,是因为加国地广人稀,并不一定有那么多的人要过马路,为了提高车的通行速度,如果没有行人显式标识要过马路,就不需要提醒司机,有人要过马路,再提醒司机。
218
+ 个人猜想,是因为加国地广人稀,并不一定有那么多的人要过马路,为了提高车的通行速度,
219
+ 如果没有行人显式标识要过马路,就不需要提醒司机,有人要过马路,再提醒司机。
214
220
215
221
216
222
## <span class =" section-num " >6</span > 钱 {#钱}
@@ -220,7 +226,8 @@ Richmond 饭菜虽美味,但北美有个我至今也难以适应的风俗:
220
226
221
227
在国内,已经习惯了不带钱包,只带手机出门。
222
228
223
- 但在加国,除去部分华人超市与市场,基本看不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两家国内常见三方支付的身影,只能使用现金或信用卡,部分商家还支持Apple Pay
229
+ 但在加国,除去部分华人超市与市场,基本看不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两家国内常见三方支付的身影,
230
+ 只能使用现金或信用卡,部分商家还支持Apple Pay
224
231
225
232
刚开始时,就试过延续国内的习惯,出门吃饭没有带钱包,只能到店里后,又走回去拿钱包的情况。
226
233
@@ -230,7 +237,8 @@ Richmond 饭菜虽美味,但北美有个我至今也难以适应的风俗:
230
237
231
238
消费者只需要拿卡贴近一下机器,滴一下,就能完成付款,体验比微信支付扫码还方便;如果是消费金额较大,就需要输入密码进行支付。
232
239
233
- 除去pos刷卡体系完善外,像加拿大这样的北美国家,是建立在信用卡体系上的信用社会。前面提到的credit history 会和你的信用卡记录挂钩,也就是说,信用卡消费在加国不仅是一种支付方式,也是一种建立信用的途径。
240
+ 除去pos刷卡体系完善外,像加拿大这样的北美国家,是建立在信用卡体系上的信用社会。
241
+ 前面提到的credit history 会和你的信用卡记录挂钩,也就是说,信用卡消费在加国不仅是一种支付方式,也是一种建立信用的途径。
234
242
235
243
而信用卡,在国内,还只是一种超前消费的支付方式。
236
244
@@ -294,9 +302,11 @@ Richmond 饭菜虽美味,但北美有个我至今也难以适应的风俗:
294
302
295
303
在住处房间里面,即使是使用号称信号最强的Rogers 家的卡,也只有一格信号,在车库,就只能打紧急电话,信号完全没有了。
296
304
297
- 在刚搬进去,还没有装wifi 的时候,每天都是戒网治疗,而戒断反应又相当剧烈。微信文字有时能发出来,有时发不出来;晚上发不出去,早上能发出去。
305
+ 在刚搬进去,还没有装wifi 的时候,每天都是戒网治疗,而戒断反应又相当剧烈。
306
+ 微信文字有时能发出来,有时发不出来;晚上发不出去,早上能发出去。
298
307
299
- 要和家人或妹子语音聊天,只能到阳台外面去,温哥华的室外还只有不到10度,真的是一边聊天,一边在发抖;即使阳光信号也不稳定,有时延迟严重,说话靠喊才能听到。
308
+ 要和家人或妹子语音聊天,只能到阳台外面去,温哥华的室外还只有不到10度,真的是一边聊天,一边在发抖;
309
+ 即使阳光信号也不稳定,有时延迟严重,说话靠喊才能听到。
300
310
301
311
我在想,即使我去贵州的深山里面,信号还是满格的;即使20年前也不需要如此通信吧。
302
312
0 commit comments